施工准备工作计划
一、现场踏勘,充分熟悉现场施工条件,分析施工条件给绿化种植所带来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二、详尽地阅读分析施工图,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尽量使施工效果能充分反映设计意图。
三、组织足够的人力、物力,作好苗木的选择准备工作。
1、对于设计方案中的藤本植物、绿色罩面网派专门的绿化工程师进行挑选。做到所选苗木和绿色罩面网规格质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2、全面落实防护网的采购、包装、起运以及固网的最佳方案。
3、全面落实苗源,做好挖掘、包装、起运以及种植的最佳方案。
4、落实苗木种植过程中所需的有机肥、绑扎等的准备工作。
5、安排好施工人员,做好进场施工的动员,以及运输、铺网、造孔、固(锚)网、浇灌等机械设备的准备工作。
6、成立由精干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组成的技术小组,做好各工序的具体分工,制定工程质量和进度监督、检查制度。
7、对土壤进行针对所选苗木适应性改良处理工作。
主要施工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一、准备机械、施工材料。
二、边坡清打、整理。
清理坡面松动及不稳固的浮石。
三、修建种植槽填土。
按相关文件要求,在边坡的碎落台及分级平台的边坡坡脚修建种植攀缘植物的种植槽,具体施工要求参照文件执行。
四、铺设绿色罩面网。
⑴绿色罩面网为:深绿色的CE131高密度聚乙烯防护网。其规格、技术参数要求具体按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⑵网子的用量:
每级边坡网子的用量=H×L+ H×L×0.05m÷2.5m+L×(0.5m +0.3m )
H为坡面高度、 L为每级边坡坡脚长度、
网间搭接长度为0.05m(5cm) 每卷网子的宽度为2.5m、
网子埋入坡脚0.3m、 坡顶铺进平台0.5m。
⑶挂网施工方法:
①、放卷:自上而下地铺设绿色罩面网,同时在坡顶和坡底留置50cm以上的网。
②、连接:相邻两卷平面网的搭接应不小于10cm,连接处用铁丝扎牢;平面网紧贴坡面。
五、造孔、安放锚钉、固网。
⑴、 固定钉的规格:采用国标的12cm×10cm的钢膨胀螺栓和5cm×2mm的圆形钢垫。一个钢膨胀螺栓配一个钢垫。
⑵、固定钉及垫的用量:121套/100m²。(坡面凹处应加固)
⑶、造孔:按每横向间距100cm±20,纵向间距100cm±20的要求用冲击电钻造孔,孔径¢10mm,孔深12cm。(坡面凹处应加固)
⑷、施工方法:先将胀螺栓用小铁锤打入造好的孔内,再将垫片压住网子并用螺栓套筒将膨胀螺栓的螺丝扭紧至垫片夹住网,使网紧帖坡面即可。
六、栽种攀缘植物。
⑴、攀缘植物的品种及规格为:常青油麻藤、葛藤、五叶地锦等。其规格为三年生以上苗木,长度应大于70cm。
⑵、在种植槽内种植攀缘植物的间距为:3-4株/m。
⑶、每级边坡的攀缘植物用量为:边坡坡脚长度÷3株/m
⑷ 、其他材料:牵引或绑扎用麻绳、有机肥和复合肥,水、农药等;
⑸ 、施工机具:水车(8000L)、苗木运输车、电钻、水泵、发电机、喷雾器、斗车等。
注:其栽植技术有以下主要要求:
⑴、种植时间要求:应根据苗木的习性和栽植地的气候条件,选择在春、秋两季和夏天的雨季进行。
⑵、种植材料的要求:藤蔓植物应选根系发达、生长茁壮,无病虫害,规格符合设计要求的。
⑶、定点、放线的要求:在种植槽内侧靠网子处用白灰标明种植穴位置,种植穴应挖在一条线上。每米定3-4个种植点。
⑷ 、挖掘种植穴的技术要求:严格以定点放线的标记为依据,穴直径和深度应较根系和土球加大10-15cm,挖出的好土和坏土应分别置放,底部应留置一些土。
⑸ 、客土与施肥的技术要求:在挖好种植后,按土壤/腐植质混合肥料=7:3的比例进行土壤与腐植质混合肥料的混配工作,混匀后作为基肥施入穴底。基肥施用量为每穴2kg
⑹ 、苗木的修剪技术要求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在散苗后种植前应对苗木进行修剪,将劈裂断根、病虫根、过长根、交错枝、横向生长枝剪除。修剪的剪口必须平滑。
七、养护管理。
⑴、前期养护管理:在苗木栽植后的前几天不能让植物缺水,要每天坚持浇水,待植物成活后再转入后期的养护工作。
⑵、后期养护管理:在对苗木的养护管理工作中,要根据天气和植物生长情况,及时进行浇水、追肥、杀虫治病等管养工作,保证植物正常的生长,以达到满意的绿化景观效果。
八、回填种植土。
在修建好的种植槽内,回填湿润的种植土,土壤要求团粒结构好,无石块及杂物。其回填土的厚度和土方量按相关文件要求施工。回填土方量每延米内种植土回填量不低于0.30m³。
九、坡面播草种、栽香根草。
⑴、撒播草种:根据图号HRX-BP-08设计要求,结合边坡实际情况,在坡面岩石缝隙残留的土壤上撒播狗牙根草籽,其狗牙根草籽的用量为:10g/m²。
⑵、栽种香根草:在撒播草种后,迅速在有土部位固土,再人工种植香根草。香根草选用一年生草苗,栽植密度控制在20株/m²。
⑶、固定灌木小苗:利用坡面已有的绿色土工罩面网在岩石缝隙处将装有灌木小苗或本地野生鸢尾、蕨类的营养钵固定。